帝国商行
中国历史上的“广州十三行”,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这个已被人们遗忘的**群体,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国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该片重现了“广州十三行”在清朝中后期,由极盛转向衰落的过程。本片共分四集,包括《开启的**南门》、《世界首富》、《西来欧风》和《**花下的悲歌》,于2011年6月7日至10日在央视纪录*道播出。
发布于2011年。由李炳执导,并于2011-06-07公映的电视剧。
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阅,算是对馆内介绍很好的补充。广州因商而兴,从古至今,都是中西文化的重要交流场所。现在作为**大都市的广州,继承了时尚、新潮、不拘一格、**化的底色,华人华侨文化也为这里增添了发展活力。近现代以来,广东文化在音乐、影视等方面更是在**上某种程度直接代表了中华文化。观后两个感触:闭关锁国,外面商品进不来,贸易逆差,然后英国倾销**。现在搞内循环和产业转移,某种意义上是为备战做准备;外国纺织品长期进不来中国,但是工业**和**战争(几乎同期?)后,我们穿上了外面纺织品。以前是自给自足,现在是工业化商品。改革开放以后,商品进来,过程重演;如果再宏观一点,****大工业生产,全世界都在搞,都要搞,还要搞出特色。我逛各国商场时发现,各国都按此逻辑来,要走标准化。商业霸权后是文化霸权。
十三行就像一面镜子,记录着清朝对外经贸从开放到闭塞最终被轰开大门的历史悲歌,其兴衰历程既映衬着中西方**博弈与较量的高低,同时也倒映出****的兴衰变化。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打卡 我真的太喜欢博物馆和纪录片了555555
拍的中规中矩,但是角度切入和讲故事水平不错,广州通商口岸,十三行,同文行,伍秉鉴,东印度公司的故事一波波展开,整个故事里最拉后腿的还是清政府。
确实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这个世界格局是什么样(背景音乐夹带私货了吧哈哈)
****的自然中规中矩没啥说的,当是给梳理一下年份和人物关系。不过十三行和后面粤菜发展不同步(差了六十多年吧)还是有点惆怅。不过意外发现从小长大的十三行和后面读研的波士顿竟然有如此紧密的关系,也是惊到了。
不错的视角专题,可惜介绍有限,较为浅薄,值得深挖的内容还有很多……三星半。
【**有线互联网电视】清政府对商行的压榨令人发指。****攫取高昂的税收以充实**内库,地方官员则视商行为***随意勒索。每家商行不仅要对外商承保,还要分摊同行的债务和赔款。大清朝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因为商行拖欠英国*****而感到脸上无光,于是下令抄家并且又增加一倍款额还款,以彰显其“天朝上国”旳风度!!第一次**战争的赔款有很大一部分由当时的商行负责筹资。“宁为一条狗,不做洋**”——字字血泪!
过去的四口通商变成一口通商,为广州的贸易创造了条件,也由于这个对外的窗口 新的**得以**才有了后来的康有为 梁启超 **等改革人士。但也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五口通商改变了这种一口垄断局面,也因为当地的借贷和官府压榨最终导致了十三行的没落和转行
没落的部分有些语焉不详。有传说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政府曾派伍作为代表前往。